电影《神奇动物》中的男主纽特,在面对博格特时,看到的是一张堆满文件的办公桌。(注:博格特是魔法界的神奇生物,会变成你所害怕的东西,每个人看到的都不同)
好玩儿,纽特最害怕的是在办公室上班。有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原因,也有性格内向的原因。
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,不太容易与人热络,不喜欢参与人多的活动。每当身处自己不熟悉的环境,周围很多不太相熟的人时,便会陷入莫名的紧张、局促之中。
小时候,父母和师长会说,这孩子性格太内向了,不爱说话,太害羞了,应该多向谁谁谁学习,见到长辈要大大方方地打招呼,在人前要热情地拉家常,多参加学校举办的比赛和活动,多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。 但如果你真的有去尝试,像一个外向的人一样说话、和人相处、不停地参加社交活动,你会发现自己更慌张。
常识是,阳光是好的,植物是要进行光合作用的。但你如果强迫一个喜阴的植物每天在太阳下曝晒,只会加速它的死亡。
你精疲力竭,也没办法像他们一样表现得那么游刃有余。转头又开始自责,自己总是如此拘谨和放不开,真是令人讨厌啊。 是因为不自信吧。是因为太自卑了吧。你这样给自己下结论。
真相是什么呢,真相是,内向和外向都是一种性格,都是合理的存在。我们养花时,会注意它的习性,喜阴还是喜阳? 和喜阴一样,内向是一种性格,不可能因为你的意愿,而变成外向。
当然,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。毕竟,外向者也需要独处,内向者也需要社交。
有一个误区,我们会以为,那些能够与人侃侃而谈,看起来个性张扬、充满精力的人,一定都是外向的人。 其实并不。
内向者也可以看起来热情开朗。 更可靠的区分方式是:内向者很享受独处,习惯于从独处中获得精力和安宁;
而外向者,更喜欢与人一起待着,他们喜欢社交、喜欢参加活动,这些热闹的场景,让他们变得更有活力。 独处令外向者觉得煎熬;热闹会让内向者觉得痛苦。
我本科时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,我们那会儿闹矛盾的原因只有一个:对独处和陪伴的需求完全不同。
内向的意思是你更容易从独处中获取能量,无论是物理空间上的独处,还是心灵的放空。(苏珊·凯恩《安静》)
她觉得好朋友就应该一起吃饭、一起逛超市、一起去图书馆、一起玩儿,而我,我在承受了过多的一起行动之后,时不时地,会找借口躲着她。 然后……被她发现……然后……闹矛盾……然后她还专门在人人网写了篇日志。哈哈哈哈哈。 我很多时候,就很想一个人待着,自己吃吃饭自己看看书自己走走路。特别自在和舒服。 我需要社交活动,但我只需要适量;超过那个度之后,我就会觉得不舒服。感觉大概类似于:太逼仄了,完完全全没有自己的空间,需要安静,需要独处来进行恢复。 然而表面上,我还蛮能说的。我就是我刚才说的那种,表面上还蛮外向的,然而本质上是个内向者。
不是说你的行为不能脱离本性。你可以,但同时你必须要有一个正式的恢复,一个与你本性相对应的恢复龛,不管你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。(Tal《哈佛大学公开课:幸福课》)
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,你会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,并体验到不舒服的“刺激太多”的感觉(《内向者优势》) 但你非要说,我不接受,人们喜欢外向者,这个社会喜欢外向者,我可以在行为上表现成外向者。
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。脱离本性的表现,会削弱你的精力。但确实,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像一个外向者。 在消耗很多精力之后,你陷入莫大的恐慌。没关系,这时候你需要的,是恢复龛(kan,第一声)(Brian Little 语),也就是恢复精力的地方,你一个人独处的地方。 就像是冷冷之前的「躲起来」。
只是那时候我和好友都不明白缘由,还以为我们的塑料姐妹情(划掉)出了问题。
接受你自己的本性,接受你是个内向者。首先要接受本性,然后才能遵循并且利用本性,去更舒适自在地生活。
最后,说一下内向者的可爱之处吧。
他们的内心世界很丰富,喜欢内省,喜欢在思想、想法的世界里遨游。 看《神奇动物》的时候,有一段特别搞笑又特别可爱。
纽特总有一种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气质。 蒂娜误会他生他气,雅各布告诉纽特,见到蒂娜时,直接和她说「我想你」之类的话,就可以和好了。 而纽特说不出这种话,他拐弯抹角,羞涩又别扭,磕磕巴巴终于说出了自己想说的,他说:蒂娜,你的眼睛像火蜥蜴。(他喜欢动物,他在形容蒂娜的眼睛特别美) 而蒂娜在他语无伦次的话语结尾,和他一同说出了“火蜥蜴”。
哈哈,真好,一个真正懂这句话,能够欣赏这句话之中的赞美和爱意的蒂娜,是很适合纽特没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