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话的艺术,不在于说得漂亮,而是说得周全。
我们从小就学习说话,学习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然而大部分的人学了一辈子也学不会怎么做个懂说话的人。
什么是会说话,什么是懂说话?
会说话只是单单会说,而懂说话是,知道什么时候该说、什么时候不该说以及怎么说。
1
会换位思考才是懂说话
卡洛琳·塔格特在《所谓会说话,就是会换位思考:学习做一个温暖有趣的人》里说,“好好说话的关键不在于“话术”,而在于“理解”,就是要学会怎样体察别人的角色、照顾别人的诉求。”
这个“会说话”其实就是懂说话。
口齿伶俐的人会说话,但不一定懂说。
能说会道的人会说话,但不一定懂说话。
能言善辩的人会说话,但不一定懂说话。
虽然会说话与懂说话仅差一个字,但这两者之间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。
举个例子:
一个小和尚问方丈:“师父,我念经的时候可以吸烟吗?” 方丈怒道:“不行!”
另一小和尚问:“师父,我吸烟的时候可以念经吗?” 方丈:“当然可以!”
还有历史上有名的“屡败屡战”典故:
曾国藩带兵打仗的时候,有一名属下叫李元度。李元度本是书生,并不懂领兵作战,曾国藩却命令李元度领兵作战。
李元度无奈只能接受军令,但因不懂打仗,所以他每打一次仗就败一次。曾国藩因此很生气,于是决定向皇帝写奏折弹劾他。
在奏折上,曾国藩写了“屡战屡败”的词语。有幕僚觉得李元度有点冤,便为他求情,说服曾国藩把“屡战屡败”改为“屡败屡战”,使奏折意思变得大为不同。李元度因此才被皇帝免罪。
这两个例子,同样的意思,只不过是换了前后顺序,换了个角度,却达到了不一样的效果。
你看,这就是会说话与懂说话最大的区别。
会说话只是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,并没有转换角度,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。
而懂说话,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还懂得换角度去思考问题,懂得说服别人。
2
能顾全大局才是懂说话
知乎有句话说,说话的艺术,不在于说的漂亮,而是说的周全。
语言是一门艺术,说得好可以锦上添花,说得不好就会招来口舌之祸。
在网上看过一个这样的例子:
有个阿姨去别人家玩,恰巧那家儿子带了女朋友回来。
阿姨见面就说:这孩子眼光就是好,跟他爸一样会挑人。
这句话一出,把那家四个人都夸了,个个喜笑颜开,觉得这个阿姨真的太懂得说话了。
懂说话的人,往往在开口的时候就赢了。
古语有云:“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”或“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”,奉劝世人“慎言慎行”。
意思是,人们应该说话谨慎,因为祸从口出,说话不谨慎,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,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。
现实中,有不少的人,因为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招来了祸害。
前有张娜拉因为在韩国综艺节目里说了句,“每次制作费紧张,都会去中国演出”,而遭到中国粉丝的反对导致被中国“封杀”。
后有刘谦在201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,因调侃李云迪、王力宏的桥段而事业遭下滑,令人惋惜。
不懂说话的人,在开口时就注定迟早会吃亏。
3
懂说话的人才能成大事
海涅在《法国的现状》里说,言语之力,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,可以把生者活埋,把侏儒变成巨无霸,把巨无霸彻底打垮。
俗话也说,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
懂说话的人不一定情商高,但情商高的人一定懂说话。
黄渤就是个典型的例子。
在台湾的一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,郑裕玲与黄渤一起颁奖的时候,看见黄渤穿的衣服有点奇怪,于是便问黄渤:“今天晚上你穿的是睡衣吧。你看刘德华、成龙,他们穿的都很隆重。”
黄渤笑着说:“对呀对呀,因为他们是客人嘛,客人到别人家里面去,当然要穿的隆重点。因为你知道,你有五年没来,这五年我一直在金马奖,我已经把金马奖变得像家一样。回到家里穿什么?回到家里当然要穿得舒服一点。”
主持人蔡康永听了,立马对黄渤说:“黄渤,这是我家不是你家。”
当这句话一说出来,台下一大片明星的神情变得不自然了。
这听上去像是开玩笑的一句话,实则是暗藏着火药。因为当时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有些敏感,说这样的话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了。
这句话如果接得不好,就很容易扯出问题,闹得不好看。
然而黄渤却接住了。
他看了看蔡康永笑了笑,然后随口说:“其实我刚才看到,就是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刚刚还有一匹马跟你一起。这么久了只有看到人骑马,还没有看到马骑人。”
当晚,蔡康永刚好穿了件斑马的衣服。
黄渤话刚落下,所有明星都哈哈大笑地鼓起掌来。
四两拨千斤,黄渤没有一丝惊慌就将所有尴尬都化解掉,同时也避免了一场不愉快的闹剧。
语言的力量无穷大,能解决所有的问题。
懂得说话,就等于掌握了最直击人心的语言力量。
有了这股语言力量,人心自然也就容易俘获,所以往往懂说话的人才能成大事。
黄渤长相并不出众,他之所以能在演艺圈风生水起,除了自身的演技实力强之外,还有他的懂说话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懂说话的。
生活中,我们会经常遇到很多不懂说话的人。
你有没有发现,大部分不懂说话的人都在误以为自己不是不懂说话,而是说话直、真性情?
实际上,他们不是说话直,也不是真性情,而是不懂说话。